塑造家园的美丽记忆
“陈旧、杂乱、破败……”提起老旧小区,人们不免会有这样的印象。小区内基础设施老化、杂物堆积、卫生状况差,不仅对小区环境产生影响,也严重侵占公共空间,成为了居民的烦恼。
在城博会老旧小区改造展示区,一座在老旧小区建筑上加装电梯的模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老楼上安装电梯,对楼体安全有影响吗?老年人使用电梯安全吗?”“这是‘外挂式’电梯,与老旧小区楼梯没有硬性连接,对建筑内部结构不会造成伤害。电梯里还有全方位摄像头和一键报警系统,实时保证居民的安全。”面对参观者的疑问,负责该项目的首开集团工作人员耐心地解答道。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电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然而许多老旧小区因规划时间早、建筑内空间有限等制约,没有安装电梯。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看似是一项“小工程”,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楼体安全、采光、通风等诸多因素,解决的却是居民“上下楼难”的“大问题”。
在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展示板上,对比昔日充斥着陈旧感的老照片,一幅幅改造后的“都市新居”掠影诠释着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定义。除了加装电梯,通过推进垃圾分类、完善排水设施、拓展修复公共空间等,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美好的人居环境,让居民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老旧小区重新焕发光彩的同时,一场社区“智慧化”建设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智慧社区展区,通过物联网管控云服务平台,社区居民可以使用手机APP进行在线购物、定向团购;物业服务人员通过移动端可实时掌握居民诉求,从而及时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集成人脸识别系统、视频分析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的安防探头,时刻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基于BIM﹢GIS的信息汇聚和大数据挖掘、分析、预警机制组成的智慧社区AI大脑,让AI替代人力,为社区建设、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智慧社区提供的不仅是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更多的在于利用科技等外在手段,让内在的沟通更顺畅,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让社区的故事更动人。
在居民心中,所居住的小区承载了对往日的回忆,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城市人居环境的新与旧、今与昔并非是割裂和对立的,而是在政策引领、合理规划、科技提振中得到进化与传承的。
为城市发展“增质提速”
从开挖地基到一砖一瓦的堆砌,自古以来,建造房子的过程都是漫长而复杂的。而在当下,建造高楼大厦正在向“高速化”迈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让楼梯、楼板、外墙板等建筑构件都可以在工厂车间内生产完成。施工现场逐渐告别了现场浇筑作业的尘土飞扬,而是根据编号,像搭积木一样将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
在美好置业展区,一面叠合剪力墙格外醒目。它由两层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成,是通过桁架连接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墙板构件。在叠合剪力墙旁,一座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的沙盘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此类构件的生产全过程:从设计、制造到传送,在生产基地的流水线上,房屋的“零部件”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地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由数字化系统控制,提升了构件的精度和质量,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生产时间。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及建造方式的变革,也促进了建材本身的升级。以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为例,该技术采取剪力墙墙身竖向分布钢筋布置在剪力墙空心孔两侧,通过向空心孔中插入钢筋结合现浇混凝土,实现搭接式连接。其空心结构具有质量轻、便于安装连接的特点,同时还具备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等诸多优势。在百利环保展区,观众可用VR系统对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进行可视化了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配式建筑在建造方式和生产技术上,促进了绿色发展。同时,也为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方面提供了参考。在三一集团展区亮相的“移动反击式破碎站”以其一体化机组安装方式、便捷的移动转场方式和除尘效率,展示了其高效处理建筑废料的能力,从设计、生产、装配到处理回收,形成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
伴随着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政策的提出,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产业重要发展趋势。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及各地方舱医院拔地而起,从“现场施工”到“工厂预制”,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效率与优势,也为未来城市发展“增质提速”提供了前瞻。
讲好“城市故事”的每个细节
城市生活的精彩,在于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小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让居民的幸福感升级,往往需要从细节入手,促进城市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汽车消费大幅增长,汽车保有量迅速提升。“停车难”成为了城市居民出行所面临的常见问题。为了在土地资源集约的市区方便市民停车,“立体化”的智能停车场应运而生。在上海汇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中,一台双层升降式智能停车机器人灵活地把汽车托举到二层车位,避免了人工操作机械式立体停车位带来的不便,有着占地面积小、对场地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的特点。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共享经济”让共享单车成为了市民出行的热门选择。但共享车辆随意停放、电动车电池充电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时有出现。对此,在人民出行展区,展示的共享车辆装上了“身份牌”,构建了“一车一牌一照”体系。借助慢行交通大数据平台更合理地投放共享车辆,且运用技术手段施划电子围栏,按照城市管理的要求去停放。此外,该展区内还展示了智能换电柜,用户只要扫码就可以放回空电池,并拿出一块充满电的电池继续骑行,为电动车“续航”提供了保障。
除了“停车难”和共享单车停放短板,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城管部门“排忧解难”。网巡车车载云平台、固定监控、无人机……在南京城管的展区中,展出的各类高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也给城管队员增添了“利器”:城市内出现的违法违规活动多呈现分散、随机、隐蔽以及突发的特点,而利用“鹰眼”摩托车综合巡逻执法系统,依托摩托车体积小巧、穿行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快速到达执法现场;城管小分队配备的无人机可以长时间进行“空中巡查”,也可以实现抵近侦察,从空中不同点位拍摄现场情况的视频和照片,配合一张图全要素指挥系统,接入4G执法记录仪,可以任意调取各种视频资源,平台也能通过执法记录仪、执法终端、会议终端等发起一对一、一对多的视频会商,全局把控执法要素,实现一张图音视频指挥和资源调度。
有了高科技点对点的“加持”,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全方位统筹。“行政执法指挥调度系统”采用三级平台架构和五级电子网格管理。通过市、区、街道三级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街道系统根据管理需要划分若干片区,形成四级电子网格;在片区内学校、菜场、广场等问题易发区域,设立巡查定岗点,汇聚形成了市、区、街道、片区、定岗点五级电子网格,确保城市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城市是三分建七分管,管的关键在队伍,队伍的关键在规范,南京城管执法队伍以规范化建设为主导,走出了城管执法高质量发展之路。”展会现场,在中国建设报社举办的首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城管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赵桂飞这样介绍城管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住博会和城博会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经验成就、引导房屋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促进我国建设领域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会现场展示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是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城市故事的主人公是人民,而以科技为辅助,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各方面工作,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遵循,也是讲好城市故事的关键。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11.10 李睿明